茂名初二少年斩获国赛冠军!陈成灏:想用AI温暖社会

作者 叶洁 2025-08-18 16:41

近日,在第二十六届全国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上,茂名市春晓中学初二学生陈成灏凭借《基于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导盲犬》项目,获得初中组创意智造项目“创新之星”称号,成为广东省35名获奖者中唯一来自茂名的学生。

“科技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工具。做闲物置换平台能帮邻居们盘活闲置物品,导盲犬项目能帮助视障人士,这时候才懂,能解决真问题的技术,自带温度。”技术大赛的成长之路,让十多岁的陈成灏对技术本身多了一些思考。他说,这份温度来自老师教我的“做技术先做人”,来自家长提醒我的“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茂名市春晓中学初二学生陈成灏。

茂名市春晓中学初二学生陈成灏。

参赛是升级打怪的冒险

陈成灏从小就对科技领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四年级与机器人编程初遇后,便一头扎进了这个奇妙世界。几年来,陆续掌握了 Python、C++ 编程,也能熟练玩转创客工具、3D 打印和激光切割。“ 对我来说,技术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把它变成能解决问题的实物,才是最酷的事。”陈成灏说。

回顾国赛《创意智造》项目之路,陈成灏说,“像一场升级打怪的冒险,从市里一路打到全国,每一关都有温暖的后盾。”

参赛团队。

参赛团队。

陈成灏介绍,参加茂名市赛时,他做了《“物语星图”闲物置换共享平台》。看小区里好多东西闲置着可惜,就想用AI图像识别给物品估价,让大家能等价交换。这个想法意外拿了市级一等奖。“当时蹦着跑回了家,第一时间给指导老师发了感谢消息, 她陪我改了七遍方案,从选题到落地全程护航。”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陈成灏参赛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到了省赛,陈成灏坦言“难度翻倍”:第一天要给评委讲项目,第二天突然出了新题目,得在封闭赛场里用激光切割机做机械结构,还要写程序,连午饭都是蹲在赛台边吃的。连续两天高强度奋战,陈成灏夺得广东省初中组冠军。“得知入选广东省代表队的消息那天,校长特意在晨会上表扬了我们,那一刻特别骄傲自己是春晓中学的学生。”回忆起来,陈成灏仍感到兴奋。

参与全国决赛,通过抽签的方式与陌生队友一起合作,从画图、建模、搭硬件到调程序一系列工序,陈成灏负责外观设计和写代码,赶 PPT 答辩,“48 小时连轴转”。陈成灏说,“妈妈特意请假陪赛,爸爸每天远程发‘加油表情包’,老师无论多晚都跟我一起讨论方案,非常有动力。知道获奖那一刻,我们眼泪都笑出来了。”今年,陈成灏还获得粤港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

陈成灏参加粤港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获省级一等奖。

陈成灏参加粤港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获省级一等奖。

希望用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成功之路并非一蹴而就。2022年陈成灏拿下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技术三级认证,2024年又考取软件编程五级,之后就开始了检验技术的比赛之路。2024 年,他参加第五届广东省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拿了二等奖;2023年第十四届蓝桥杯也收获省级二等奖。“这些都是我刚起步时攒下的底气,背后是学校开放实验室的支持,让我能随时动手试错。”陈成灏说。

春晓学校党总支书记郑明祥介绍,学校构建了“五彩缤纷悦动课程群”,开设了26个项目式学习和26个学生社团,包括创意编程、机器人创造等科技类社团。“我们实行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中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教育理念为像陈成灏这样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春晓学校还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课题为项目,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促进课程和课堂改革。“现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已经在学校里应用,以素养为导向的‘学思辨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落地。”郑明祥说,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

参赛现场。

参赛现场。

全国决赛中的团队合作经历让陈成灏受益匪浅。“一开始手脚都放不开,直到大伙一起围着改设计图、抢着调试代码,才突然明白:团队不是要所有人一样,而是每个人把长板拼起来,就能造出厉害的东西。”这种认识让他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

陈成灏特别感谢老师的教导:“不怕犯错,能从错里长出本事才厉害。”这句话让他面对新挑战时不再畏惧,“现在再遇到没接触过的领域,心里反而有点小期待。”他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和学校的支持,“身后总有一群人,会笑着看我跌跌撞撞地长大,再稳稳地托我向上。”

展望未来,陈成灏想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往前走,做更智能的社区工具,或许是研发帮特殊群体生活的科技产品。陈成灏说:“为这个社会添一点便利、加一份温度,才是最值得骄傲的创新。”

撰文:叶洁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