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区练江两岸碧波荡漾,白鹭翩跹。这条曾经饱受污染之痛,被称为“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的母亲河,如今已蜕变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漫步练江两岸,白鹭翩跹处是游客的笑声,农家小院里飘出茶香,书写着“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新故事。
在练江生态修复背后,离不开南方电网广东汕头潮阳供电局(下称潮阳供电局)将电力服务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的电力保障。稳定的电力支撑不仅助力练江重构有了生态基底,更打通了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脉络。
电力赋能电子拆解产业崛起
贵屿镇,一个曾经深陷电子垃圾困扰的小镇,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崛起,逐步实现从“污染重灾区”向“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蜕变。
在贵屿循环经济园,“回收—拆解—加工—再利用”等环节的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完整产业链条,吸引中节能(汕头)再生资源技术有限公司、汕头市TCL德庆环保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规模以上企业进驻。
潮阳供电局工作人员在贵屿循环经济园区内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用电需求。桑滢雯 摄
潮阳供电局工作人员在贵屿循环经济园区内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用电需求。桑滢雯 摄
随着企业入驻数量增加,园区自动化生产线 24 小时运转带来高负荷用电需求。汕头潮阳供电局为企业量身定制供电优化方案,确保智能拆解等精密设备的稳定性。此外,该局利用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快速、精准地排查线路隐患,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电力输送的稳定。
2024 年,贵屿循环经济园废旧家电拆解量已突破 200万台,资源回收利用产值达3.76亿元,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及末端处理的规模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电力护航印染行业绿色转型
练江流域的印染企业曾是水污染的“重灾区”。2019年,广东省将练江整治列为“1号工程”,要求所有印染企业于2020年全面入园,实现集中生产和集中治污。
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此过程中,汕头潮阳供电局投资8937.3万元升级海门片区电网,新建110千伏湖边变电站,累计新建、改造 10 千伏线路73.1千米,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7%,保障中心用电需求。
潮阳供电局工作人员对海门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内企业开展用电检查。桑滢雯 摄
潮阳供电局工作人员对海门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内企业开展用电检查。桑滢雯 摄
目前,已有49家印染企业入驻潮阳(海门)纺织印染中心,另有2家印染相关配套企业正在加快建设。中心日均处理印染废水达5.47万吨,彻底改变了过去企业分散治污、治污成本高、效果差的局面。
随着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的全面建成和企业入园工作的持续推进,练江水质从劣V类逐步改善至IV类,鱼虾重现练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潮阳区“环保+能源+产业”的协同模式,推动纺织印染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迈进。
电力点亮人居环境新图景
近年来,潮阳供电局不断完善乡村电网网架建设,从根源上提升配网供电质量,让电力点亮乡村千家万户。截止2025年7月,汕头潮阳供电局累计完成10个村庄的电网全面升级,完成71回线路的治理工作。
改造过程中,潮阳供电局采用“一村一策”的精准治理模式,针对村庄巷道狭窄的特点,采用沿墙街码方式架设线路,减少巷道立杆,既保证村道通行又方便村民进出。改造后各村居实现强弱电线路规整分明,有效解决用电安全隐患问题。
潮阳供电局工作人员对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村居现场勘察。桑滢雯 摄
潮阳供电局工作人员对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村居现场勘察。桑滢雯 摄
地处练江中下游的铜盂镇,以蔡楚生故居为核心,串点成线打造“千年水乡、人文铜盂”文旅核心示范带。依托练江湿地公园,发展起农家乐和民宿。潮阳供电局从项目规划施工建设,到后期的运维管理,通过加强设备巡检、优化电网结构等措施进行全方位保障,为农旅产业提供电力支持。
潮阳供电局工作人员对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改造情况进行检查。桑滢雯 摄
潮阳供电局工作人员对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改造情况进行检查。桑滢雯 摄
撰文 余丹 桑滢雯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