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标是‘已清理’、红标是‘未入户’,大家注意甄别,可别贴错了。”8月15日,饶平县黄冈镇由镇村干部组成的“两热”防控专项行动小组再次行动起来,在核心区域入户核查中,为每一户贴上“四色入户排查管理标识”。这是饶平县为防治“两热”所创新推出的“精准入户管理法”。
工作人员入户张贴标识。
工作人员入户张贴标识。
四色入户排查管理标识。
四色入户排查管理标识。
从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成立“两热”防控指挥部,到强化“哨点”监测、实施定点收治,再到迅速在全县范围铺开爱国卫生统一行动……面对持续攀升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饶平县干群动员、多方发力,努力将防控措施想得更全、做得更细、落得更实,把“两热”防控网织密再织密,用尽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阻断传播
全县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
首例登革热病例出现之后,饶平县第一时间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两热”防控指挥部,设8个工作组、3个督导组,全力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干部群众合力清理卫生。
干部群众合力清理卫生。
在饶平县卫生健康局制定县级疫情处置工作指引、指导规范处置疫情的基础上,该县制定落实“三个三”制度,即组建一批3人小组、落实3个责任——入户宣传、清理卫生、实地检查核查、做到3个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清理到位,由镇班子成员带队攻坚,确保防控无死角。该县还通过建立县领导班子成员、县直单位挂钩联系镇制度,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监督问效,全面下沉推动防控工作直达末梢。
饶平县有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已康复出院)、登革热病例7例(已康复出院4例,积极治疗3例)。对于已发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核心区,饶平县落实“网格+”工作机制,每天消杀、清积水、统一开展全员点蚊香灭蚊行动,迅速阻断疫情传播链条。
翻缸倒瓮消除蚊虫孳生地。
翻缸倒瓮消除蚊虫孳生地。
据上饶镇镇长黄朴勋介绍,该镇以病患居住房子为中心点、以桥西片区为核心区,制作桥西片区网格图,将其划分为27个网格,对应组建27支3人小组,定人、定责、定岗,明确网格单元清理排查户数,拉网式、地毯式清除蚊虫孳生地。自7月30日起,该镇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实24个村(社区)全面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翻缸倒瓮消除蚊虫孳生地。
翻缸倒瓮消除蚊虫孳生地。
黄冈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成11个工作组,对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逐户清理蚊虫孳生地、垃圾等,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对于长期无人清理的建筑垃圾,也组织人力进行了彻底清运。此外,该镇干部还分片包干入户排查,询问一周内是否有发烧感冒症状及是否有外来人员,并详细登记住户相关信息。对疫区范围内住户发放灭蚊烟片,连续3天每晚7点统一燃放,消灭藏在屋内暗处蚊虫。
对于未发现疫情的区域,饶平县也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由干部主动上门关心外出返乡人员健康。钱东镇一珠三角返乡人员在返乡途中发热,及时电话向居住村报告后,逐级报告后,县卫生健康局积极协调将患者闭环接至潮汕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管理;浮山、浮滨等镇都有返乡发热人员主动报备,前往卫生院就医,为高效处置疫情取得了宝贵时间,大大降低了传播风险。
技术下沉
44支消杀灭蚊专业队快速响应
防控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强化“哨点”监测是重点。饶平县卫生健康局落实“逢热必检”“逢疑必检”,5家核酸实验室随时检测。目前,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已开设发热门诊(诊室)24个,对所有发热病人开展NS1抗原检测,并建立定期报送机制。
灭蚊消杀。
灭蚊消杀。
蚊虫消杀同样是重点环节。据饶平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凯旋介绍,该县由县卫生健康局快速统筹成立县、镇、村(社区)三级消杀灭蚊专业队伍44支共790人,由疾控部门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内容涵盖蚊媒生态习性、药物配比规范、器械操作维护及个人安全防护等关键技能。
灭蚊消杀。
灭蚊消杀。
在组织专业队伍的同时,饶平县还建立起“结对帮扶”机制,由镇与镇之间结对,如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向结对镇寻求支援的,结对镇应快速响应给予支援。8月8日至10日,饶平县卫健局就抽调18支消杀队伍共44名消杀队员参与黄冈镇为期3天的歼蚊战,累计完成16.54万平方米的消杀作业,蚊媒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和逐步降低。
“创新构建的‘专业队伍+结对帮扶’机制,不仅解决了基层力量不足问题,更实现了技术下沉和资源优化配置。”张凯旋表示,通过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联防联控网络,确保防控措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饶平县还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提升灭蚊成效。上饶镇借助无人机进行实时巡航,一旦发现屋顶积水立刻落实开展清理消杀工作。黄冈镇则创新引入“悬药灭蚊法”,将灭蚊颗粒封装于耐腐蚀无纺布袋中,通过棉绳悬挂于下水道渠口内侧,使药包自然垂入积水区域。该技术突破了传统药物的速释局限,实现药物缓释长效控蚊,单包药效可稳定维持25天。与每日投药相比,这一方式节省了人力成本,显著降低了药物流失率,即便遭遇暴雨冲刷,仍能保持持续防护效果。
在下水道渠口内侧悬挂药包。
在下水道渠口内侧悬挂药包。
全员投入
群众主动丢弃易积水盆栽
防治“两热”要靠专业力量,更要靠全民参与。
饶平县迅速在全域广泛开展爱国卫生统一行动,由县卫健局每月组织一次全县性爱国卫生统一行动;各镇每月另外组织一次统一行动,各村每周开展一次环境卫生扫除,以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河道沟渠、等为重点区域,组织开展拉网式环境卫生清理。
在黄冈镇新厝村,居民门前庭院的大大小小的空盆皆倒扣,大街小巷地面难觅积水。“有些村民意识很到位,还主动丢弃了家里易积水的盆栽。”黄冈镇镇长陈汉中说,镇村这么多人口,光靠干部肯定不够,必须发动群众形成合力。
正如陈汉中所说,党建引领、干群携手成为饶平县此次爱国卫生统一行动的关键。
在钱东镇,党员干部迅速响应,会同县直挂钩单位、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突击队伍,在对易积水容器进行处理的同时,还做好陈年垃圾和杂草清理。该镇建立“雨停即动”机制,抓住8月8日至10日降雨间隙,连续3天集中开展灭蚊消杀统一行动,发动30支村级消杀队伍和第三方消杀队伍,对各村下水道、垃圾桶周边、草丛等重点区域进行细致喷洒。
灭蚊消杀。
灭蚊消杀。
在大埕镇,驻地部队组织官兵与镇村干部、村内党员群众并肩作战,将军用医疗车辆投入病媒生物消杀工作。干部带动村民自觉清整蚊虫滋生藏匿场所,部队官兵则承担起村党群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等较大公共区域的消杀任务。大埕镇上黄村人大代表也主动作为,对区域内积水、垃圾、杂草再一遍“过滤”到位,对发现的部分积水、垃圾杂物及时当场清除。他们还发动120多名村民群众动手清积水、灭蚊虫,面对面向村民讲解防蚊灭蚊知识等。
所城镇则在每周二“爱国卫生日”的基础上,加强对节假日前夕的环境卫生整治。该镇根据“晴天”和“雨后”采取不同工作措施,精准防蚊:晴天以环境治理和日常监测为主,重点消除长期积水和薄弱环节,第一时间落实“两清一杀”;在台风、暴雨灾害天气后以快速响应和集中灭蚊为核心。
各镇还在宣传发动上下功夫。汫洲镇多辆“流动宣传车”行走在街头巷尾,全天候巡回播报防控知识。该镇还推广自创潮汕方言防蚊知识歌谣视频,利用村级广播向群众宣传。海山镇同样创新思路,充分发挥“i志愿”平台组织动员和精准服务的优势,迅速集结志愿者力量下沉一线,全域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据了解,从8月15日,全县各镇各单位开展为期3天的“两清一灭”防蚊灭蚊专项行动;全县除黄冈镇之外的20镇各选派10名人员组成疫情应急支援队,前往支援湘桥区开展为期3天的“两热”疫情处置各项工作;疫情应急支援队200多人分成爱国卫生组和蚊媒消杀组,分赴湘桥区2个街道12个社区开展全面疫情处置工作。
【延伸】
床位试剂,都准备好了!
对于基孔肯雅热疫情、登革热病例,饶平县扎实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提前统筹规划,做好医疗机构感染科床位、ICU床位、留观床位等资源的调度储备,并统筹多学科专家力量,以中西医结合强化救治管理。
目前,该县已建立县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组和县中医药防治虫媒传染病专家组,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列为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目前全县设置可收治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病床有154张。此外,设有重症医学科(ICU),可随时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
饶平县还要求各医疗机构根据辖区常住人口、发热病人接诊数,配备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试剂和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目前各卫生院及县级医院均具备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能力,共储备有5000多份抗原试剂;县疾控中心、潮汕医院等5家单位具备登革、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并已配备核酸检测试剂2500多份。
文/图: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饶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