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兴趣班现在开班!”近日,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那关村60名留守儿童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暑假。
在开班仪式上,电白区人民法院干警王一航以“防溺水、防性侵”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启了“开班第一课”,教导孩子和家长们识别潜在风险,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和遭遇侵害时的应对措施和求助方法,同时针对防溺水详细说明了溺水危害,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技能,引导大家牢记安全知识,为孩子们的平安成长保驾护航。
这个特殊的暑假班,是在林头镇团委的牵头下,电白法院、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与那关村委三方携手共同构建的爱心公益项目,而暑假班的落地离不开电白法院派驻那关村第一书记陈江铃的努力。
驻村以来,她发现那关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老人妇女既要承担农忙劳作,又面临文化水平不足、家庭教育缺位的双重困境。每逢寒暑假,60多名儿童的安全监管与学业辅导便成了家庭肩头的重担。
“我最牵挂的就是这些‘小候鸟’,暑假里老人管不住、学业没人教,家长在外务工也不安心。”为此,陈江铃主动扛起责任,多方奔走,对接多方资源,一步步推动公益暑假班从构想落地为现实。
在筹备阶段,电白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莫挺多次率队进村进校调研。在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各方立足乡村实际,突破传统帮扶思路,共同探索建立了“政府统筹+司法护航+高校赋能+村委兜底”的公益服务体系。
林头镇团委发挥枢纽作用,搭建合作平台并协调政策资源;电白法院创新“司法+教育”帮扶模式,既保障了硬件设施建设,又组建法官团常态化开展法治课堂;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发挥专业优势,选派10余名师生组成“乡村教育振兴服务队”,定制“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关怀”三维课程;那关村委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村小学场地资源,建起“家门口”的托管阵地……
如今走进暑托班课堂,创新模式的实践成效已然显现。“财商启蒙课”“村BA篮球”等特色课程,既拓宽视野又融入职业认知;每日的“亲子连线时间”,更通过视频通话架起留守儿童与外出家长的沟通桥梁。课堂上充满着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长,也收获了加倍喜悦。
“以前暑假孩子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不仅有人教、有人管,还能学到城里孩子的课程,我更放心了!”学生家长李阿姨的夸赞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我们打破单向帮扶局限,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优势互补。”林头镇团委书记杨珊珊介绍,暑托班实行“双导师制”——高校学生任学业导师,法官、村干部任成长导师,形成“学习有指导、安全有保障、心理有关怀”的全链条服务。各方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按需调整课程,并计划将模式向周边村镇推广。
电白法院相关负责人说,此次为期20天的公益暑托班,不仅是服务乡村儿童的暖心行动,更是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创新的生动探索,在法院的持续护航下,更多乡村儿童将在这片新沃土上,拥有更安全、更充实、更有希望的成长环境,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汩汩活力。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陈江铃 陆祉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