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封开:粤语课堂寻“宝藏”,文化根脉植童心

作者 唐锦洪 2025-07-17 21:18

“擦胶系咩?唔系胶水咩?”在肇庆市封开县杏花小学的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粤语课正热闹进行。2025年7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向阳实践队为当地孩子带来“古语今声·词汇寻宝”特色课堂,通过趣味互动,让粤语文化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老师和同学们互动。 受访者 供图

老师和同学们互动。 受访者 供图

“每一种语言都是独特的人类智慧结晶。”队员郑嘉蕴以一则粤语视频开篇,道出活动初衷。课堂上,郑嘉蕴巧妙引导同学们从日常词汇中探索“文化宝藏”。当 “污糟字”与“鬼画符”的关联被轻轻点破时,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词语,并不只是交流工具,更凝结着祖辈们的社会生活智慧和对世界变化的细致观察,是岭南文化血脉中跳动着的独特基因。

同学们正在匹配粤语和普通话卡片。 受访者 供图

同学们正在匹配粤语和普通话卡片。 受访者 供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沉浸式的“词汇寻宝”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化身杏花镇文化小侦探,运用老师传授的三大“破译锦囊”——“寻字诀”“会意诀”“通译诀”,分组协作,热情投入。“寻字”就是寻找粤语与普通话之间内在基因联系,如“生果—水果”;“会意”就是在粤语中探索广东人民的形象精神和语言智慧,如“雀仔—小鸟”;“通译”就是明究中华语言文化开放包容和勇于创新的内在机理,如“士多啤梨—Strawberry”。在这场体验活动中,同学们深刻体会了粤语文化的多元内涵,增强了对于粤语文化的文化认同。

同学们小组讨论现场。 受访者 供图

同学们小组讨论现场。 受访者 供图

作为粤语的发源地之一,封开县蕴含着深厚的语言文化根基,老师们结合封开县当地传统粤语文化特色,配合着生动有趣的教育方法,使得封开县孩子们对粤语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而孩子们的学习和传承,就是对粤语文化最好的保护。华南师范大学向阳实践队深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一线阵地,以青春之力,为方言文化的守护与传承注入汩汩新泉。

撰文:唐锦洪

通讯员 李颖杰

编辑 刘宇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