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培育爱农民、懂乡村、会经营的青年兴乡人才,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承办的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千人创客(中山、河源、惠州、潮州)片区标杆班在中山市委党校举办,团中山市委书记熊定鹏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来自四地的130名青年兴乡代表齐聚伟人故里,通过“理论+考察+沙龙+共创”多维学习方式,共探乡村振兴创新路径。
理论政策筑基,数字科技赋能
本次培训班注重思想引领与能力提升,构建系统化的理论课程体系。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曾小龙副教授深入解读“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的乡村创业政策与选品策略,为学员把握政策红利、找准市场定位提供指引。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系祁明教授则聚焦前沿技术,剖析AI与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升级、品牌运营中的创新应用,激发学员用科技撬动乡村发展的新思路。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务科研部部长李凌鸥副教授结合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系统阐述广东推进青年下乡返乡兴乡的实践路径与方法论,引导学员将宏观战略转化为本土化行动方案。
线下阶段结束后,学员将于7月21日至27日通过线上平台继续深化学习。高质量师资与兼具针对性、时效性的课程体系,有力赋能兴乡青年提升理论素养、创新模式方法,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奋斗“百千万工程”。
四地学员共创,激荡青春智慧
本次培训班广泛覆盖四地返乡创业青年、村庄合作社青年骨干、非遗传承人、乡村振兴志愿者等领域兴乡青年。为加强各地兴乡青年交流共创,培训特别设置“兴乡青年经验分享”交流沙龙,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潮州非遗传承人沈锐智展示大锣鼓文化活态传承,惠州乡野计划执行董事朱静分享文旅品牌打造心得,河源乡村干部邹映玲以“番薯干最佳!”诠释农产品价值升级,中山三角镇渔业协会秘书长黄卓然揭秘“生鱼变熟鱼”品牌赋能路径等。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代表通过案例碰撞思维,推动四地资源联动。
结业仪式上,学员分组进行兴乡青年优品品牌共创主题成果汇报,涵盖未来农业、非遗文旅融合、农产品开发推广、乡村数字化运营等方向,涌现出多个具备区域合作落地潜力的青年兴乡共创项目。
深植湾区沃土,解码中山经验
作为承办地,中山充分发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示范效应。全体学员深度走访南朗街道崖口村,学习其通过拍摄乡村宣传片、打造富硒大米品牌、发展集装箱风情街与海鲜经济带实现三产融合的“六个一”经验。在沙溪镇圣狮村,探索节庆文化活化与国资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家门口经济”模式。在南区街道曹边村,调研侨房活化的创新实践,见证百年侨校变身四时造物书院、老宅新生为窑烤面包工坊,依托文围巷侨房打造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以鲜活的本土案例,为青年兴乡提供“可触摸、可转化”的实践样本。
此外,学员们也先后走访佛山市紫南村、珠海市木头冲村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百千万工程”典型乡村开展考察学习。
本次培训是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的关键一环,有效激发青年“知乡、爱乡、兴乡”热情,未来将持续深化培育机制,推动兴乡青年创客成为“百千万工程”的生力军。同时,团中山市委也将持续搭建各区域兴乡青年合作桥梁,推动培训共创成果落地,强化兴乡青年人才储备,助力兴乡青年共创发展,做好兴乡青年典型宣传,支持兴乡青年带着政策红利、技术工具与共创经验,入镇下村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据悉,2023年12月,团省委、腾讯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为返乡兴乡青年提供系统性培训和创业项目孵化支持。为进一步夯实培育计划成果,2024年9月由团省委、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布成立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兴乡青年专项扶持基金,首期规模1000万元。目前已经有6万人参与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