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Share大湾区 | 实物+赛博展,South记者带你在大湾区“穿越”敦煌!

南方+  2025-07-26 17:51
04:07

趣Share大湾区 | 实物+赛博展,South记者带你在大湾区“穿越”敦煌!

6大部分、超200件展品、80余件珍稀文物真迹、1:1还原“敦煌秘境”、30多套AI生成服饰……7月26日至11月23日,“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将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展出,用实物展+数字展的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观众带来跨越千年的敦煌文化艺术盛宴。

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文物数量最多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本次展览的展品超过200件/套,包括数字复原洞窟6个、临摹彩塑4件、壁画临摹品60余幅、珍稀文物真迹80余件套等。展览通过“丝路明珠”“佛国圣境”“人间万象”“石室宝藏”“考古探秘”“众心一念”六个部分,结合实物与多媒体展示,全方位、深层次呈现敦煌文化的深邃内涵。

记者在现场看到,6个“原汁原味”的复原洞窟人气火爆。其中,首次实现数字化整窟输出的第275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成为了展览“人气王”。市民胡女士告诉South记者,丰富的文物珍品加上数字化的呈现方式,让观众的体验感拉满,走进展厅仿佛瞬间置身大漠敦煌。“保存完好的文物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而临摹作品也弥补了之前在敦煌未能参观到真迹的遗憾,再加上现场科技感满满的参观模式,太适合我们年轻人了。”第275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开凿最早的北凉三窟之一,窟内主尊交脚弥勒像通高达3.34米,是北凉时期塑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莫高窟近2400尊塑像中年代最早的塑像之一。纵观275窟雕塑和壁画,可以深刻感受到敦煌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印度艺术、西域艺术及诸佛教艺术在这里与中国传统艺术互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敦煌石窟艺术。“不对外开放的窟现在能以壁画的形式‘搬’到这里来,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惊喜,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有纵深感、立体感,也能够体会到工作人员在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上的用心。”胡女士说。 

除了还原度极高的复原洞窟外,本次展览还集结了北凉石塔、回鹘文木活字、蹲狮砖等14件国家一级文物以及禅定佛像、《全天星图》等敦煌珍品。其中,段文杰、李复临摹407窟《三兔飞天藻井》以其“神秘三兔”图案跨越千年,贯穿于四大宗教之中,被广泛应用在不同宗教的建筑和器物装饰画中,画中包括三兔在内的所有元素,无一例外都是黄金分割比例,莲花中三兔盘旋追逐的装饰图案,使静止的图案呈现出了动态情趣,构思精妙绝伦。南山博物馆设计展览部主任黄海滨在接受South专访时表示,本次展出的文物、复制窟以及临摹壁画作品都是敦煌研究院的精品展品,除了158窟约15米的大佛外,其他几乎都是按照1:1的比例去还原的壁画、石窟,尽可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观众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敦煌。“在我看来,新兴发展的深圳与历史悠久的敦煌都有着海纳百川的特点。它们一个容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奋斗者,另一个则是集合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人,而这些和而不同的人和物,都能在两地交融发展,实属难得。”她说。

为了增加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感”,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推出的莫高窟第285窟数字沉浸体验,借助4K高清屏,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穿越”到精美绝伦的壁画世界,打破时空束缚。此外,观众还可以在南山博物馆二层中庭的“衣见敦煌”互动体验区,从30多套AI生成的敦煌主题服饰中自由选择,现场拍摄敦煌壁画同款数字写真,亲身感受敦煌服饰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展览期间观众还可以参与到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教活动:多位敦煌学名家受邀开展专家讲座;遇见壁画修复、泥坯画、活字印刷等公教课程与敦煌文化艺术讲堂也会定期开展;周末还有亲子专场、服饰专场等各种专题活动与节日主题活动轮番上阵。

图文:South记者 李乔新

视频:Soutu记者 梁梓健 李乔新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