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上半年,中山答卷“韧性强”

作者 廖瀚 2025-07-29 15:51

7月29日,中山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GDP增长3.4%,总量达1974.65亿元。详细报道:上半年中山实现GDP1974.65亿元,制造业同比增长5%

总体看,中山经济融入全省大局,运行总体平稳,部分关键指标稳步向上。但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以及内部结构性问题,仍给这座处在关键转型调整期的制造业城市带来挑战。

从数据看变化,深中通道通车前后,中山GDP在全省排位从第十位提升至第八位,中山经济结构呈现突破性变化。过去半年,中山上市公司军团持续扩容,文旅流量再创新高,已招引各类人才超4万人。

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山这半年的经济答卷,那就是“韧性”。

正如没有一夜焕新的神话,只有滴水穿石的坚持。从世界湾区发展趋势看,重大交通工程的影响要在以十年为计的周期和新一轮的城市竞合中持续显现。静水流深,今天中山变化的种子埋在过去的改革之中,相信深中一体化的红利,也将在中长期稳定、持久地释放,让这座城市走向超越自我的价值重塑。

制造业基本盘,稳住了

作为一座外向型的制造业城市,今年上半年,外贸波动与需求不振两大利剑高悬,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挑战。

但中山依然守住了城市基本盘: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4.4%)与外贸(4.7 %)两项关键指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在“关税风暴”乌云压顶的第二季度,中山顶住压力,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运行。

看发展引擎,中山制造业发展有后劲。这座城市每年生产超10亿件灯具、超1.8亿台家电、23亿块集成电路,近年来工业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均速。今年上半年,中山规上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4.4%。

看经济结构,中山外贸布局走向多元化。今年上半年,中山进出口额达1433.6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7%;其中出口额达到1261.99亿元,同比增长5.6%。在上半年超过百日的关税波动中,中山企业积极寻求新增量,改变了中山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格局。

在投资方面,工业投资在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有所回落。但也要看到,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中山工业投资已将近翻了一番——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结构性的变化。如今,该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已经提升至49.1%,占据“半壁江山”。

在工业上的持续发力,使今年上半年中山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4%,成为全省“制造业当家”的代表城市之一。坚定加大工业投资的战略定力,使中山保持了产业发展后劲,也在一定程度上稳住房地产投资下降带来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中山消费结构过度依赖汽车、石油等传统大宗商品,易受单一市场波动影响;建筑业、金融业等服务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望下半年,在经历了供需两端的波动后,中山工业用电增长呈恢复态势,但内外的挑战与困难都仍存在。

中山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指出,要正确看待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同时,也要看到全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始终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锻长板、补短板,全方位挖潜提质增效。

铺就转型的“黄金大道”

当深中通道通车一年,总车流量突破3100万车次时,人们期待这条黄金大道能在一夜之间“焕新”中山。但在深中加快推动产业协同和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大局下,这只是未来十年格局演变的起手式。

美好的期待固然重要,脚踏实地的耕耘更是难而正确的事。

重大交通工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绝非一锤定音,区位格局演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1997年,虎门大桥通车,东莞用十年时间发育成为“世界工厂”,用二十年时间成长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通车,作为追赶者的南通市用了十年时间,逐步提升其在江苏全省的GDP占比。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能级提升,都是年复一年持续进步的累积结果。

而在当下,我们正看见深中通道的数据转化为这座城市发展的实绩。

“放眼全世界,哪里都没有这么好的一条通道。”华利集团董事长张聪渊说。去年,总部在中山的华利集团生产了2.2亿双鞋子,营业额超240亿,是世界第二大鞋企集团。

“正是在中山市的鼓励和支持下,华利集团才有更好的条件去参与世界性竞争。”张聪渊表示,华利集团会继续向世界第一大鞋企集团发起冲击。

借由黄金通道,中山培育多年的企业持续兑现潜力。今年3月,弘景光电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5月,太力科技同样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中山上市公司军团不断扩容。

龙头企业势头更猛。2025年上半年,风电领域龙头明阳智能在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商中标(国内+国际)排名榜中位列第一,中标规模领跑行业;7月,港股上市的康方生物总市值首次突破千亿港元大关,生物医药界的新旗帜冉冉升起。

随着“黄金通道”而来的文旅新热潮,重塑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媒介形象,带动的餐饮住宿消费则重新拼起了中山的商业版图。

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中山市累计接待游客超2500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近1000万人次。人潮汹涌中,过去不见榜单的中山市博物馆排名进入全国热门博物馆地市馆前20位,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客流量持续创新高。

截至今年6月,中山限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数量比深中通道通车前增长了15%。石岐乳鸽、脆肉鲩等好食材走出去了,盒马、山姆等新零售建起来了。穿过环五桂山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上,数十个文旅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在街头巷尾、城市乡间,中山都在努力变得越来越好。

青年才俊的“优选地”

借势深中通道,中山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红城市”。

互联网高热度的讨论背后,是高强度的关注。但指数化的榜单众多,个性化的城市却无法被数据完全定义。

五经普数据显示,中山二三产市场主体近50万,拥有超过300万从业人员。这些城市生产生活的神经末梢,才是浮光掠影背后真实中山的真实载体。

在互联网上讨论热烈的同时,现实中的人才也在用脚投票。

根据统计公报数据,2024年末中山人口对比上年净增3.64万人,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根据人社局数据,中山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9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4.19万人,占比约37%,位居全省前列。

“百万英才汇南粤”,中山成为青年才俊“优选地”。

数据上看,从四经普到五经普,中山整体经济规模实际增长近五成。当前,中山每平方公里拥有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数量居全省第5位,每10个中山人里就有1人是老板,在仅占全省1%面积的土地上,创造出占全省3%的GDP总量。

在这些“堆量”的数据背后,中山悄然撬动许多新变化——

在工业运行中,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已悄然提升至52.6%,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中山逐步建立起强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外贸发展中,中山逐渐走向“多元化”,中山外贸格局发生重大变更,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持续降低。上半年,中山对东盟出口增速高达24.4%。

在三产培育中,中山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创造更多年轻人的“梦中情岗”。

下半场,回答好“四个问题”

但我们也要看到,城市发展的能级提升并非立竿见影,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7月中下旬,中山密集对经济运行情况开展调研和专题研究,提出了四个直指内核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新市场,稳住工业基本盘?

如何扭转此前过度依赖汽车、石油等传统大宗消费品的局面,统筹抓好提振消费工作?

如何进一步推介好中山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

如何拿出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和工作措施,推动建筑业、金融业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围绕这些问题,中山在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出了三个“不放松”:

咬定全年经济目标不放松,全力完成第三季度经济发展任务;

保持恒心,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

坚定不移咬定“转作风”不放松,全力以赴抓落实。

同时,一批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政策陆续出台,加快让市场旺起来、经济活起来,及时协调解决基层和企业反映的问题,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经历过波动、调整与转型的中山已经深知:要保持恒心,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不被一时的经济波动影响,多做既利当下也利未来的事。

城市的光芒,不在热搜榜的短暂闪烁,而在万家灯火的长久明亮与工厂车间的不息运转,在400多万中山人书写的人间烟火与坚韧生长。从“黄金大道”的坚韧铺就到产业转型的悄然蝶变,中山正以“不放松”的恒心,试图回答一个更深远的命题:如何在互联网的热闹之后,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盏灯,都成为照亮高质量发展的长明灯塔。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记者 廖瀚

编辑 朱晓宇 钟政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