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市设计到戈壁苦旅:杜华林“遇见河西”油画展在深开幕

作者 郭悦 2025-07-26 06:31

7月25日,艺术家杜华林的首个油画个展“遇见河西”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帷幕。

展览汇集了他十年艺术探索的60余幅力作,包括《迈入西域》《父亲》等代表作,以苍茫的笔触展现河西走廊的历史厚重与生命哲思。展期将持续至8月10日。

从设计巅峰到艺术苦旅

杜华林的艺术生涯充满传奇色彩。作为中国首批设计领域的开拓者,他曾任深圳市设计联合会副主席、上海世博会形象设计专家评委,站在都市视觉符号设计的潮头。然而,在功成名就之际,他却选择转身,深入河西走廊的千年古道,开启一场“向现代化的反向行走”。

这位西安美术学院毕业、上世纪80年代南下深圳的西北汉子坦言:“南下广深数十年,无常中变成了都市里喧嚣的牛马。”对现代文明的疏离感,促使他重返故土,在祁连山的白雪与戈壁的风沙中重新寻根。十年来,他一人、一车、一部相机、一沓速写纸,孤独行走于河西走廊的苍茫大地,以画笔记录这片土地的深邃与宁静。

河西:精神的朝圣之地

杜华林对河西走廊情有独钟。他说:“匆忙而锋利的时间之刃,似乎总在暗示我要捡回被遗落了多年的画笔。为此,我几乎徒步走遍了千里之遥的河西走廊,苍美而神秘的故乡天地,震慑愚钝之心,自然造化使人折服。”

在当代艺术追求新潮观念的背景下,杜华林选择了古典写实油画的苦修之路。他深入研究古典油画各流派的风格与技术,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评论家黄治成评价:“老杜选择河西,不只是被历史的厚重所吸引,更是在探寻现代社会物质之上的精神家园。他的风景已不只是自然之景,更是人文之景,是画家心中的理想之境。”

故土深情:重构河西的视觉史诗

走进展厅,冷峻的射灯下,杜华林的画作呈现出荒寂而深沉的力量。在《迈入西域》中,干涸的沙床仿佛流淌着时光的痕迹;《父亲》则以细腻的笔触,讲述着个体记忆与时代精神的交织。他的作品不追求视觉快感,而是以近乎苦修的方式,让油画回归土地的本质——荒寒中蕴含着生命的韧性,粗粝的肌理下流动着大地的温度。

知名艺术家刘子建评价:“杜华林的作品是古典趣味与现代思想的结合。原野与村庄在他的笔下显得凝重、坚实,沉默中透露出人生的无奈与生命的顽强。他更像是个诗人,用色彩与肌理营造出古朴荒寒的废墟之象,在静穆中呈现神圣的品格。”

杜华林笔下的河西走廊,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喧嚣时代中迷失者的精神原乡。策展团队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家生涯的阶段性总结,更是一次与观者共同的心灵之旅。

南方+记者 郭悦

主办方供图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