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申请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款那么快就发放到账了,没想到现在办理流程那么简单,感谢政府的好政策!”面对前来回访的兴宁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返乡创业者陈某的话语中洋溢着创业的热情和兴奋。
今年以来,兴宁市纪委监委扎实开展就业创业资金使用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梳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反映的关于就业创业补贴申领流程不够优化、政策宣传覆盖面不够广泛、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缺失等突出问题,会同兴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实地走访30多家初创企业,与多位返乡创业者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初创企业需求,推动化解了一批政策落实“中梗阻”问题。
为了让创业补贴资金更好更快惠及企业,兴宁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监督、巡察监督作用,督促兴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工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对3000余家初创企业进行全面摸排,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筛查、实地核查、企业经营指标评估等手段,精准确定涵盖高新技术、制造业、农业科技、现代服务业等4个领域的702家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同时组建了3个专业化服务团队,举办6场政策宣讲会宣传解读“补、贷、助、扶”政策,结合“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改革工作,通过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为企业申领补贴开辟“绿色通道”,帮助171家企业成功申领到了补贴资金。
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兴宁市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推动同类问题整改整治,向兴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该局制定《就业指导股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关键业务环节和审核要点,构建企业信息动态监测管理体系,推行“政策找企”服务机制,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确保政策落实精准、取得实效。
“创业促就业,稳岗保民生。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发挥‘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以强有力的举措,为促进和保障企业创业补贴政策落地见效保驾护航。”兴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方+记者 马吉池
媒介助理 叶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