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骨肿瘤科病房内,黄奶奶握着前来查房的李伟主任的手说:"谢谢李医生,我又可以重新站起来了!"
这位在家不慎跌倒导致左侧股骨近端骨折的百岁老人,用亲身经历见证了现代医学的温度与奇迹。
不久前,黄奶奶不幸在家摔伤,家人紧急送她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显示,黄奶奶不仅存在心脏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基础疾病,下肢静脉血栓更如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致命肺栓塞。
传统观念认为,高龄是手术禁区,但如果不进行手术,长期卧床又将导致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生存质量急剧下降。" 李伟主任介绍,面对 手术风险高与保守治疗预后差的双重困境,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
45 分钟微创技术突破生命极限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中,在骨关节骨肿瘤科孙炜主任主持下医院组建了由骨科、麻醉科、心内科、呼吸科、老年医学科组成的精锐团队。"我们为患者定制了 ' 三精方案 ':精准评估、精细操作、精密监测。" 据麻醉科刘志恒主任介绍。
二院麻醉科团队通过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引进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布为教授麻醉科团队后,在“精准麻醉与舒适化医疗”方面在我市处于领先地位,麻醉科团队此次还专门邀请了三名工程合作团队的薛庆生教授亲自到场指导。经过评估黄奶奶病情后,采用可视化精准实施 "椎管内麻醉 + 神经阻滞" 的围术期管理方案,既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又为黄奶奶提供了充分的围术期镇痛,同时结合严密监测脑氧饱和度、患者围术期循环功能等先进手段,将麻醉对此类超高龄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降至最低。术中实施的有创动脉监测、脑氧饱和度监测等手段,以期做到了精准调控、快速康复。
手术台上,李伟主任、岳家吉医生团队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在 C 型臂透视引导下完成骨折闭合复位,仅用 45 分钟便精准植入髓内钉。术中切口不到 3 厘米,出血量不足 50 毫升。老人术后生命体征始终维持在正常区间。
麻醉医生蔡练忠回忆,黄奶奶是一个心态极好的乐观的老人家,当麻醉医生问:“老人家,我们现在要开始麻醉了,您有什么不舒服吗?” 老人竟然幽默地回答:“医生,我今天还没吃早餐呢!”这句玩笑让手术室里的紧张气氛瞬间轻松起来。
术后24小时站立
创造生命奇迹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骨科整个医护团队的人文关怀。
术后第一天,在骨科专科护理组指导下,黄奶奶已能扶着助行器短暂站立。"每两小时翻身、叩背,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这些细节都是高龄患者康复的关键。" 护士长陈浩介绍,团队为老人制定了包含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的个性化方案。
当黄奶奶精神矍铄地向查房医生道早安时,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无不动容。这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深圳二院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中心在超高龄患者救治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数据显示,该团队近三年已成功为多位 90 岁以上老人实施手术,帮助他们重新行走,提高生活质量。
南方+记者 黄思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