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山乡村有多火?
“网红村”崖口村五天接待游客超37万人次;桂南乡村旅游景区“抱抱你”面包节解锁窑烤新体验,景区假期客流量约4万人次,同比增长近5倍;曹边村策划举办“古韵曹边·青春绽放”五一嘉年华活动,创新推出“状元归村”“狮王巡游”“非遗巡演”等乡村文旅盛宴,吸引游客约6万人次……
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中山农文旅融合成效逐渐显现。这个“五一”假期,中山乡村文旅市场火热,折射出文化振兴、品牌打造、风貌提升的多重成效。
country walk火起来
五桂山接待游客量增长1.5倍
这个“五一”,“country walk”成为假期出游的新潮流。
观山林、逛市集、游古村、赏非遗,人们避开城市热门景点的拥挤喧嚣,奔赴中山乡野田园之间,开启了“松弛感拉满”的出游方式。
中山怎么接住这波流量?
五桂山街道以“全域皆景”为理念,精心策划多场文旅活动,从星空下的艺术盛宴到亲子互动的萌趣天地;从烟火升腾的乡村市集到活力健康的运动嘉年华;从重拾野趣的“渔”乐时光到对话古今的文化企划,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文旅体验。
桂南村喜乡田·丰年谷内,近500名观众共赴以自然为幕、文化为魂的金色大地音乐会,感受乡村振兴的诗意表达;“原野之上”奏响自然与生活和谐交融乐章,让山野食材化作盘中诗行;南桥村红色旅游景区内,“森活力·正当夏”趣味集市热闹欢乐。
“五一”假期,五桂山街道游客量增长155%。图片来源于五桂山发布
“五一”假期,五桂山街道游客量增长155%。图片来源于五桂山发布
据初步统计,“五一”假期,五桂山街道游客量增长155%,其中,景区游客量暴增314%,“趣野一夏”——五桂好生活夏季系列活动备受深圳、江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游客青睐。
当侨乡古韵、非遗民俗与现代潮流充分交融碰撞,游客在乡村也能玩到“新花样”、玩出“新潮味”。“广东美丽侨村”曹边村,就凭借其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吸引了约6万名游客。
假日期间,曹边村通过举办“古韵曹边·青春绽放”五一嘉年华活动,深度挖掘侨乡文旅资源,创新推出“状元归村”“狮王巡游”“非遗巡演”等活动,为游客打造集非遗传承、文化体验、沉浸演出为一体的“乡村文旅盛宴”。
曹边村吸引游客约6万人次。图片来源于中山南区
曹边村吸引游客约6万人次。图片来源于中山南区
当夜幕降临,啤酒狂欢节、青春舞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又在曹边村闪亮登场,形成“夜游、夜宵、夜娱、夜购”等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从白天到晚上、从村头到巷尾,哪哪都能玩、哪哪都好玩!”专程从广州过来的陈先生赞道。
非遗“活起来”
沙溪文化周引流超20万人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非遗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正成为中山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能、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
5月1日,时隔多年再度上演的五人龙舟邀请赛,激起小榄人的水乡记忆。在岐江河畔,中山市龙舟联赛开赛,12支龙舟队伍、196人争相上演“速度与激情”。
5月1日,小榄镇举行五人龙舟邀请赛。
5月1日,小榄镇举行五人龙舟邀请赛。
河面之上,浮光掠影,浪起千层。非遗水上赛事的复兴背后,是治水与文化的深度联动。3年来,中山以“铁腕治水”的决心,让碧水流金成为城市新名片,更让石岐赛龙舟这一非遗,在碧水清波中,焕发全新的生命力。
龙舟竞渡浪遏飞舟,醉龙起舞酒香漫巷。5月5日,“沙溪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活动在沙溪圣狮村和象角村举行。这场巡游活动不仅有精彩的龙狮凤鹤等传统表演,还融合了“百千万工程”、“村BA”、沙溪美食、新潮服装等丰富元素,既是一场新时代的非遗民俗大展会,又是沙溪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体现。
“沙溪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活动。图片来源于沙溪发布
“沙溪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活动。图片来源于沙溪发布
“沙溪镇历史上名家辈出,享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诸多美誉,目前拥有16项非遗项目,居全市之首。”沙溪镇党委书记黄景辉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非遗+文化+旅游”已成为沙溪镇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据统计,本次非遗旅游文化周期间,沙溪共举办活动57场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锣鼓震天,酒香萦绕。走入中山市西区街道,一场“四月八”醉龙巡游,吸引了超千名市民游客齐聚现场,共赴这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舞龙者手持木龙,以“形醉意不醉”的独特技艺,在鼓点中翻滚腾挪,作为中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醉龙舞,以其七百余年的历史底蕴和创新活力,展现出中山乡村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西区街道党工委委员叶子昌表示:“醉龙文化嘉年华已连续举办十五年,成为中山文旅融合的标杆。未来我们将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推动非遗与产业深度融合,让醉龙舞成为中山最亮丽的文化名片之一。”
中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醉龙舞。
中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醉龙舞。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乡村振兴的活性因子。
在“百千万工程”的作用下,中山将非遗保护与文旅发展有机融合,让非遗从“纸上名录”,转化为驱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城乡互动“活纽带”
农文旅融合渐成品牌
近年来,中山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从丰富乡村文化供给、打造特色品牌活动、点燃乡村经济活力等方面入手,将“金色大地音乐会”“村BA”等活动,塑造为农文旅融合的标志性品牌。
“荼薇花香蝴蝶笑,悠悠河水伴着那咸水歌谣……”5月2日,2025年中山市五一金色大地音乐会在大涌镇举行。“五一”假期,金色大地系列音乐会在全市多镇街奏响,所到之处,万人空巷。沙溪镇持续做强“村BA”乡村文化品牌,策划沙溪村SHOW聚乐嘉年华,一连五晚举办沉浸式文旅盛会,一口气推出“篮球盛会+潮流音乐+美食市集”的文旅消费大礼包。
绿荫步道变身花艺长廊,绣球、蔷薇、紫藤等花卉次第盛放……5月1日,2025年“花漾翠亨—石门繁花艺术季”活动在翠亨村启幕。游客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大师们的经典画作,还能打卡精心布置的花卉景观,参与各种互动体验活动。
“花漾翠亨—石门繁花艺术季”。
“花漾翠亨—石门繁花艺术季”。
本次艺术季通过“以花为媒、以艺会友”,深度挖掘翠亨艺术村文化内核,塑造“石门繁花”文旅IP,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休闲目的地,推动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文旅产业升级。
5月2日,“潮起湾区·香约神湾”花海音乐会在神湾镇花海公园上演,吸引1万多名游客打卡。现场同步开设创业市集,展示丫髻山菠萝精酿啤酒、菠萝酥等产品,拉动文旅消费。
游客在神湾花海公园拍照。
游客在神湾花海公园拍照。
从垃圾黑点到网红花海,神湾花海公园的蝶变,是“百千万工程”生态治理的鲜活样本。
这个公园原本是一块闲置空地,周边杂草丛生,一度沦为垃圾偷倒黑点。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神湾镇精心谋划“拆后增绿”方案,建设成片格桑花、草坪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改造后的花海公园,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今年“五一”假期前3天,神湾镇通过文化、旅游、经贸多维度联动,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消费增长超60%。
乡村农文旅融合是产业振兴的突破口,也是城市与乡村互动融合的活力纽带。以“百千万工程”为笔,中山凭借“非遗活化+生态变现”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范式,让家门口的“诗与远方”,成为富民兴村的“金钥匙”。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统筹:罗丽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