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课堂连通产业一线,技能人才激活制造新动能|莞职教·一线探①

教育莞家 2025-05-25 13:33

【编者按】

在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职业教育作为人才供给的重要引擎,正以创新的姿态回应时代需求。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职业教育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通过校企协同、共同体赋能等创新实践,构建起“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不断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发展定位贡献职教力量。

值2025年东莞职教活动周开启,南方+特别推出“莞职教·一线探”栏目,通过深入校企,记录各校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展现学校在职教出海中的担当作为,亦多角度解码莞邑现场工程师培养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看东莞职教如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让课堂与生产线无缝衔接,使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敬请关注。

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党中央、国务院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提出全国试点建设产教融合城市。2022年11月,东莞市被正式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近年来,东莞职业教育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各大职业院校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新成果落地,以深刻的实践,发挥着其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纽带作用。

校企协同培养,让课堂成为“活的生产线”

课程实现100%共建,师资共培率达85%,年均输送ICT人才200多名,4位学生取得华为顶级认证——HCIE证书……这是近年来东莞理工学校与华为共建的鲲鹏产业学院取得的成绩单。东莞理工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持续构建“链式融合”校企合作新生态,创新性搭建了“1+8+N”资源矩阵,即紧紧围绕产教融合1个中心,联动行业企业等8类主体,形成了20多个产业学院、基地。除华为共建的鲲鹏产业学院外,学校的广汽传祺基地还首创了“车间教室化”模式,实现设备共享率达90%。

当前,多元化、常态化的校企合作已深度融入东莞职校的育人实践。从共建产业学院到开发实战课程,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到人才培养全流程协同,校企双方共同推动着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咬合。

以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学校构建了AI赋能的“一主线、两平台、三导师、四进阶”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将优质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作为载体,以培养现场工程师为主线,提出了“工程应用意识、工程技术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螺旋式提升的四进阶教学体系。据介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还与东莞市端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创世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3+2”中高企合作关系。

东莞职教课堂与生产一线无缝对接,让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深度融入真实产业场景,也使课堂真正成为源源不断输出技术人才的“活的生产线”。

作为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的“电商运营实战”课程由校企联合开发,构建了实战化教学场景。在这里,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运营,目前已累计完成超500场直播活动,孵化出多个销售额破百万的店铺。

“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力。”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学校与阿里巴巴头部电商企业建立数字贸易人才基地,与东莞盟大、东莞昌和盛大、广州新思路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将直播带货、数据分析、网店运营等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打造了‘教室即工坊、作业即订单’的沉浸式学习环境。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成果显著。2024年,该校还获评广东省产教融合示范校。

专业动态调整,与产业需求共“生长”

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其专业设置是否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直接关系到技能人才供给质量与产业升级动能。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和产业变革趋势,东莞各大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专业发展方向,让人才培养始终精准锚定产业链人才需求图谱,与产业发展实现无缝衔接。

以潮玩产业为例,从“潮玩经济”2022年首次写入东莞政府工作报告,到2025年被纳入“8+8+4”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东莞深入布局潮玩产业、擦亮“中国潮玩之都·东莞”名片。而与此相应的是产业发展对设计师、建模师、运营专员等岗位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响应潮玩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联合影朝科技、ToyCity等头部企业成立“潮玩企业联席会”,每季度调研产业趋势,动态调整专业方向。2023年针对“盲盒+AR互动”新风口,学校新增《潮玩AR特效开发》《盲盒系列化IP设计》课程,并设立“潮玩产品设计”“数字潮玩技术”“潮玩品牌营销”三大专业群,构建覆盖设计、生产、营销的全链条课程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与泡影朝科技共建《潮玩IP孵化与形象设计》课程,将LABUBU、DIMOO等顶流IP设计流程纳入教学,学生分组完成从草图绘制、3D建模到消费者测试全流程,2023年由该校学生设计的“PAN系列”被企业量产。

与产业需求共“生长”是东莞职教专业动态发展的特点。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紧跟“专精特新”行业发展趋势,主动把校企合作重点放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媒体电商以及数字信息方向。

适配本地文旅产业需要,东莞市经贸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则不仅增设了本地景区讲解实训、民俗文化体验等特色内容,还依据文旅新业态动态更新课程,融入乡村旅游开发、研学旅行设计模块,培养适配本地旅游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对接电商产业升级需求,东莞市商业学校整合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市场营销等专业,组建“东莞市高水平电子商务专业群”,覆盖电商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其中校企合作开发的《跨境电商实务》还入选“十四五”国规教材。

此外,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各院校还积极主动适应变化,在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变革。以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随着服装产业向智能化、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学校陆续推出了AI辅助服装设计、服装CAD制版等课程,及时引入AI设计软件的教学,如AdobeFirefly、RunwayML等,让学生掌握利用AI生成设计灵感、优化设计方案的技能。在服装工艺课程中,学校还增加了AI质量检测和生产流程优化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AI技术提高服装生产效率和质量。

专业课程的动态调整机制,使职业教育成为产业升级的“人才蓄水池”—— 既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产业急需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又为企业输送大批“无缝上岗”的技能人才,更以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撬动产业创新发展,形成 “专业随产业调整、人才促产业升级” 的良性循环。

共同体赋能,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

今年3月底,全国医疗装备运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东莞理工学校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全国医疗装备运维领域产教融合工作正式进入全新阶段。现场,东莞理工学校也被正式授予了“常务副理事长单位”牌匾。校方表示,借力联合体和共同体,“一体两翼”的职教发展导向,为学校拓展校企合作资源生态提供了资源平台,目前,该校总计加入了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7个行业共同体。

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载体、新趋势。如今,在“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的职教育人生态之中,产教融合共同体已成为职业院校整合资源、提升能级的重要引擎。

作为三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员,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通过深度参与多个共同体建设,对社会、学校资源进行有力整合,动态调整专业建设与课程升级,加快教师队伍转型升级;同时利用校企双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进班授课等的方式,使得学生培养质量大大提高。据悉,该校教师参加首届智能驾驶开发者挑战赛(华为MDC技术)总决赛获得三等奖荣誉,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国赛三等奖荣誉,在第二届“强国杯”技术技能大赛车路协同技术应用赛项全国总决赛上,该校学生获得国赛二等奖、三等奖荣誉各1项。

无独有偶,结合“世界级家具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东莞市轻工业学校担任6个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副理事长单位。学校表示,在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为学校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广泛的平台,还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优化提供了充足的市场调研机会。近四年来,东莞市轻工业学校陆续完成了“广东省高水平学校”及两个“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业绩显著。

融入产业生态,服务区域发展。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出现是产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交汇共生的时代必然,也是当下帮助学校实现从“单一办学”到“生态协同”转型的强力推手。

课堂连通着车间,技能对接着岗位,梦想照进着现实。在东莞,每一个新的校企合作达成,每一个新专业、新课程的出现,每一个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形成,都让我们看到职业教育深入产教融合的新进程,同时也彰显着东莞职业教育的无限创新力与生命力。

统筹:王慧

撰文:毛敏 黄婷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 毛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