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增量”困局,汽车促消费再加码

作者 魏泓泉;拱千舒 2025-05-16 10:41

5月7日,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发布《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汽车领域重点提及响应汽车限购政策“松绑”,继续支持汽车置换更新,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拓展汽车消费场景,争取国家支持广东省率先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

以广东为代表,全国多地都在积极落实促消费政策,从产品到技术,从新车到后市场,激发全链条消费潜力。伴随着“政策+市场”驱动,中国汽车产销前4个月取得不错的增长业绩,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等动能持续助推产业变革,构建行业生态向上向好发展。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

各地政策助力“消费热”

日前,全国多地持续加力“两新”政策,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扩大补贴范围等,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

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各地市结合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探索“财政补贴+企业让利+金融赋能”模式,对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进行补贴;继续支持汽车置换更新,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少好的经验。有的地方扩大以旧换新品类,既顺应了消费升级趋势,又倒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有的地方通过财政与金融联动模式,纾解企业垫资压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多地将促销活动与国补叠加,通过降低消费门槛提升消费意愿,持续扩大大宗消费。

作为大宗消费品,汽车一直在促消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一轮政策发力,与“五一”小长假这一消费旺季形成良好联动,多地推出各类主题活动,优惠促销与国补叠加,扩展消费场景,扩大以旧换新政策的影响力。

4月24日,上海市公布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实施细则,鼓励汽车消费集聚区出台汽车购新补贴政策,并宣布组织开展第六届“五五购物节”,突出“政策+活动”双轮驱动,以“品质消费、创造需求”为主线,充分体现IP活动、政策举措、创新激励的叠加联动,最大限度激发消费潜力、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政策杠杆效应。嘉定区最高2000元区级补贴,范围覆盖至新购二手车;上海浦东新区给出每辆3000元的购车补贴,活动共设3万个名额。

在湖南长沙,随着2025湖南汽车展览会暨长沙市汽车促消费活动的启幕,长沙市正式投入1000万元资金,面向个人消费者发放购车补贴,覆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实行阶梯式补贴标准。补贴政策与汽车消费节购车大礼叠加,最高补贴2.2万元/台,让消费者购车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表示,以旧换新政策降低了消费者的换车成本,激发了潜在消费需求,为汽车市场注入了动力。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最后一年(2026年至2027年将减半征收),将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

车市走强迎“红五月”

受补贴政策带动,汽车消费热潮涌动,车市持续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量687.2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4月单月零售同比增长14.5%,达到175.5万辆,仅略低于2018年4月创下的181万辆历史纪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表明,中国汽车前4个月,产销首次双双超过1000万辆,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汽车这一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取得了亮眼表现。

而新能源汽车则是本轮增长的核心驱动力。1月至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占新车总销量的42.7%。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今年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启动早,补贴政策一步到位,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地方出台并逐步落实相应的促消费政策,叠加主机厂补贴加码、金融支持、各地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整体来看,从3月起,我国汽车消费市场逐渐走强,并在“五一”期间迎来客流高峰。

“‘五一’劳动节,5天硕果累累,屡屡再创新高。总订单破18000+;单日破3700+,C11单品单日破1000+。”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就在第一时间公布了“五一”假期的订单情况。

多家企业公开数据也显示,“红五月”名不虚传,订单与人气双双爆增:吉利银河“五一”大定量突破31000辆;鸿蒙智行全系大定突破22000辆;广汽埃安在全国开展了超670场次的车展及线下互动活动,订单数同比增长超10%;广汽传祺订单累计达12295辆,同比增长10%。

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也显示:假期前四天,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6万份,带动新车销售88亿元;假期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汽车、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13.7%和10.5%。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以旧换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凸显了绿色转型,也破解了“增量”困局。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3%。1-4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332.4万辆,同比增长35.7%,市场渗透率达48.4%,比2024年全年提升0.8个百分点。

智能化拐点以标准化破局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的浪潮中,中国已成为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前沿阵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前10年突破50%,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50%。AI技术从实验室跃入量产车型,智能驾驶功能向大众市场普及。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调研报告称,2025年中国市场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将达62%。

吴松泉指出,组合驾驶辅助、智能座舱等智能网联功能适应了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个性化需求,已成为车企重点打造的产品卖点以及消费者购车的重点考虑因素。

智能化不仅给市场注入活力,更成为汽车产业提质的关键。“AI以强大动力推动汽车产品、汽车企业、汽车产业加速变革,汽车行业的科学技术性、智能性已越来越强,AI驱动将成为未来车企的底层竞争力。”在此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这样说道。

以智能化中最典型的辅助驾驶为例,L2+、L3级辅助驾驶功能正在加速普及,从“尝鲜”到“平权”,这也是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化的重要标志。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指出,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在向10万元—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预计到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到20%,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提升近1倍。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快速普及,也让智能汽车迎来了更强监管。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文《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以行业协会的身份敦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组合驾驶辅助(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走向正轨。

4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涉及五方面23条内容。其中,围绕近期广泛关注的智能驾驶安全问题,工作要点中要求,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崔东树总结,今年汽车标准化工作紧扣汽车从机械产品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的趋势,健全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等标准,相关标准对技术研发、产品商业化及产业生态均有重要影响,还将助力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技术迭代,推动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伴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新技术迭代、新产品上市、智能化“渗透率”攀升,安全始终是热点话题,而以加强政策监管为信号,全新一轮“标准化”变革引导企业回归技术本质与安全内核,加强标志体系建设,为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中汽中心智能网联领域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秦孔建表示,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关键机遇期。“未来,预计L3有条件自动驾驶产品准入将在2027-2028年取得突破,人工智能与汽车融合、数据应用等方面也将有新发展。”

南方+记者  魏泓泉 拱千舒

统筹 郭小戈 邵玉梅

编辑 邵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