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颈村:打造典型村特色项目,化文旅流量为经济增量

作者 吴冠霖 2025-05-14 12:17

点击进入:南沙港湾街道“百千万工程”主题展播活动页面>>>

【鹿颈村简介】

鹿颈村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南部虎门水道西岸,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因村后山势延长形如鹿颈,故此得名。鹿颈村常住户数696户,其中户籍人口2200人,外来人口3061人,人均收入约45600元。共有8个生产队、4个村民小组,1个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

鹿颈村地理位置优越,直达香港的南沙客运新港、南沙大酒店、南沙香港中华总商会、邮轮母港均坐落于该村,村内还有天后宫、蒲州花园、水乡一条街等旅游景点,是一座兼顾历史厚度和文化深度的村落。鹿颈村于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村”称号。

【建设成效】

经济发展

鹿颈村因地制宜推动工业园升级改造,利用46000平方米闲置土地及工业园地块以土地租赁形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鹿谷智汇产业园项目,突破产业单一、厂房老旧的瓶颈。对园区雨污、消防、供水供电设施全面改造并以高标准对产业用房进行改造升级,重新规划园林绿化、车辆停放区域,完善覆盖全园区治安监控系统。目前全园区有高标准厂房14769平方米,办公用房16414平方米、人才公寓90套。

该园区位于南沙湾先行启动区内,属于《南沙方案》企业所得税减按15%享惠区域。园区以“新兴企业为忧、工业企业为强,生活配套行业为辅”为目标进行项目招商,目前已有广州市啜品港湾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保利长大港航工程有限公司、联晶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海诚国际货运代理等121家企业注册园区,其中实际有人办公的企业21家,规上企业4家,2024年合计产值营收17.56亿元。园区为村集体收入带来1200万元,比改造前多了600万元,翻了一倍。

蒲洲渔港紧邻珠江,毗邻蒲洲山,靠近蒲洲炮台,是港湾街道5公里滨海岸线重要的文旅节点。此地原为滩涂,是渔民停泊渔船的地方,后于2001年3月由霍英东基金会捐资修建。港内有船舶77艘,渔民105人,全年捕捞产量约206吨,渔业产值约1500万元。随着时间的推移,蒲洲渔港原较为简陋设施设备无法满足渔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需求,如停车、售卖、运输、照明、休闲等。由于台风、海风的不断侵袭和渔民杂物的堆放,昔日小渔港也成了环境整治的难点和堵点。

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东风,推进典型村特色“亮点”项目打造,鹿颈村连同街道下狠决心,花大力气,对蒲洲渔港进行了整治改造。通过清除杂物、废旧渔船,修剪道路两侧树枝,对凹凸不平的路面进行平整,增设停车场、行人坐凳、公共照明等公共设施,发动鹿颈村大学生及绘画爱好者对渔民工具房外立面和围墙增加鹿颈醒狮、舞龙、疍家文化等特色彩绘,增加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和打卡点位,规整渔船摆放,提升渔港的整体环境和文旅氛围,把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改造后,新增的停车场及农产品集市由村进行运营,为村民提供售卖农产品的场所,能切实增加村集体和渔民收入。

打造电商平台,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发挥好鹿颈村职业经理人作用。鹿颈村水土优良,盛产“色艳肉爽味清甜”的桂味荔枝。荔枝种植面积约为1400亩。基于3月调研成果,初步确定鹿颈“生态农业+研学旅游”双轮驱动发展框架,积极打造南沙区“农业自然教育示范基地”。探索“鹿颈三宝”销售模式,针对鹿颈荔枝、桂圆、黄眉头特色产品,搭建“农户直销+社区团购+电商平台”三级销售网络渠道。农户直销目前正在进行标准化直销网络建设;社区团购与碧桂园物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碧桂园提供全国逾620个社区点位,设计“保底收购+利润分成”合作机制;电商平台目前推进第三方仲恺电商团队进行直播带货合作,采用“固定佣金+流量对赌”模式,与仲恺电商团队共建“鹿颈直播基地”。

人居环境

积极推进绿美鹿颈生态建设。鹿颈村积极推进文明、和谐村建设,高标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获评“全国文明村”“广东省文明村”“广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广州市文明村标兵”等称号,2023年鹿颈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在绵延鹿颈村1公里的人行道路旁种植了杜鹃花、三角梅等花卉盆栽,形成一条姹紫嫣红的生态景观,构建绿美鹿颈生态建设新格局,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持续提升乡村卫生面貌。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严把农村厕所改造质量关和验收关,全村摸排整改703户;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强化氛围营造和知识科普,科学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其中大型垃圾分类投放点共4个,小型垃圾分类投放点约35个。

文化事业

建成“南沙人”户外小景。为纪念辖内发掘距今3000多年历史的先秦时期“南沙人”遗址,2023年10月“南沙人”户外文化小景落成,通过采取户外展陈与小景结合的方式,展出鹿颈村的历史文化,是鹿颈村文化阵地建设的一项延伸改造。

文体共建活动齐开花。鹿颈村每年组织舞龙醒狮文化活动十余场,队伍巡游四乡,相互团拜,采青祝福,为四方来宾展现岭南文化的魅力与风采。鹿颈村篮球队,以严明的纪律与顽强拼搏的作风,在各项“村BA”中彰显“鹿颈精神”,曾荣获街道“山海杯”篮球赛冠军、全民健身运动节第七届篮球赛亚军等荣誉。

创新表达天后妈祖文化。广州南沙天后宫,又叫“妈祖庙”,其前身为明代南沙鹿颈村建成的“天妃庙”。清乾隆年间,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后被日寇炸毁。1994年,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倡议并捐资重建,为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

南沙天后宫以光影与文化结合的方式,为南沙区“村晚”提供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舞台,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载体,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

南沙天后宫通过举办历届的妈祖文化旅游节,庆贺妈祖诞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妈祖文化汇聚,打造传统文化活化的亮丽标签。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在广州市南沙天后宫开幕,灯会以“光耀神州 华彩湾区”为主题,融合中国春节、传统彩灯“两大非遗”,融入大湾区城市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元素,运用现代科技与光影艺术,集中展现大湾区城市开拓进取、开放合作精神风貌。

近年来,村里的曲艺爱好者也有了好去处。鹿颈村从“五老”人员、乡贤典型、各类能人中招募志愿者参与到曲艺社的建设中来,发挥他们的最大“能量”,参与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使曲艺社成为粤曲文化阵地。同时,由鹿颈村党委牵头,依托曲艺社,开展青少年粤曲培训班,聘请专业乐曲艺术家指导授课,注重发掘、培养曲艺苗子,演绎南沙水乡特色精品粤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每年的重要节日、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全国文明村镇”的挂牌仪式上,都少不了曲艺社的表演。

鹿颈村是有着800年悠久历史的老村庄,一直以来村民都有着喜欢醒狮文化的习惯,培育出一批醒狮人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醒狮文化不断提升,鹿颈村醒狮队伍在街道大力支持下,鹿颈村委会于2013年重新成立鹿颈醒狮队,并加入精成龙狮体育会。鹿颈村打造社区文化特色、醒狮品牌,每逢重大节日、活动,醒狮队都会自发表演助兴,为四方来宾展现岭南文化的魅力与风采,以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鹿颈醒狮队曾获2013年“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二等奖”和2014年“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二等奖”。

社会治理

鹿颈村积极响应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部署,围绕市委“1312”思路举措、“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南沙区构建“2+5+2”现代化产业体系思路,党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鹿颈村坚持以“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为抓手,采取“党建+网格”的融合方式,实现组织服务管理从“直线式”到“发散式”转变,街道领导每周至少开展1次走村入户活动,全面落实包联鹿颈村网格责任。鹿颈村党委建立了8个网格党支部,下设19个网格党小组,划分了157个党员责任片区,专职网格员约150人。

创新制度机制,规范村级管理。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民自治有“法”可依。创新“积分制”管理,通过“小积分”撬动“大治理”,以“积分超市”兑换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畅通党群服务和群众需求对接渠道,以“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礼品”方式,激励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事务,通过推行“积分超市”,“积”出基层治理新动能,“兑”出党群共治新风气。

建强配齐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建立村级治安队,主要进出路口设立哨亭,村内无死角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全村卫生和治安进行24小时监控。针对鹿颈村内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鹿颈村参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通过与物业公司达成合作,对村内闲置空地进行规划,在村内设置约600个停车位,扩大了村内停车容量,切实满足村民对生活配套设施的需求。

整理:吴冠霖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叶剑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